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【家乡这五年】永昌县九坝村:好日子红红火火

    信息发布者:孙志勇
    2018-04-04 09:26:16    来源:盛世永昌   转载

    天朗气清,微风轻扬。

    阳光明媚的春日里,走进村容整洁、修葺一新的永昌县六坝镇九坝村,犹如走进一幅恬静悦目的水墨画:蓝天白云下,一排排白墙青瓦的新农宅整齐排列,门上新贴的对联和门头裹扎的簇新大红被面耀眼夺目,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乡亲们脸上……

    目之所及,这个曾经“风吹石头跑,地上不长草”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没有了往日的破败景象,呈现出一派文明和谐、惠风和畅的美丽乡村新气象。

    “建这所房子我自筹了6万元,别的都是国家贴补的。”在新建的集中居住点,村民李永虎带我们走进他的新家,屋里现代化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,房间的布局和陈设与城市居民家别无二致。

    李永虎自豪地说:“过去我们村破破烂烂的,很多人都和我一样,住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修建的早已成了危房的土坯房。2016年,村里修建新农宅集中居住点,我终于如愿住上了新房。”

    “村里还修了水泥路,建了污水处理站、公厕、卫生室、超市、乡村舞台、文化广场,安装了健身器材,组建了器乐表演队、秧歌队……”村民杨奎年美滋滋地说,如今要啥有啥,以前不敢想的事都变成了现实。

    “共产党好啊!党的政策好!……”见到记者,76岁的杨鹏元老人掩抑不住内心的喜悦,一个劲儿地夸赞。

    “这个房子是政府帮助修的,装修、家具、家电也全是政府帮助置办的,我和老伴没花一分钱,拎了个包就住进来了。”老人向记者一一介绍他的新房,“你看,厨房、卫生间有上下水多方便,冬天有地暖、水暖炕,冻不着也热不着,闷了的时候还能到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去散心。”

    为了解决留守老人无人照顾、生活孤独的问题,九坝村按照集体投资、群众受益、产权归公、循环使用的模式,在集中居住点修建了30套公建民住新农宅,并配备了小型锅炉、电视、沙发、茶几、冰箱、橱柜、电磁炉等生活设施,供老年人免费使用。

    “村里还改建了1000平方米的互助老人幸福院,配套完善了集休闲、娱乐、健身于一体的老人休闲健身场所,实现了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,让农村老年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到了归宿。”村党支部书记杨祥年说。

    村民屋顶上闪闪发光的蓝色光板引起了记者的好奇,杨祥年介绍:“那是太阳能发电板,我们村借省里开展光伏扶贫试点的‘东风’,实施新能源微电网工程,在新建住房等符合条件的建筑屋顶上建设了装机容量达16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,不仅满足了村民的用电需求,还实现了余电上网销售,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。”

    “这两座日光温室是我家的‘活折子’。”在离集中居住点不远的连片日光温室区,村民杨彦高正在自家的日光温室中忙着采摘辣椒、西红柿。

    “秋冬季种植辣椒、西红柿,春季育洋葱苗。一年下来,刨去成本每座棚能净挣2万多元。”作为村里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,杨彦高这几年在政策补助、贴息贷款等精准扶贫措施的扶持下,通过种植反季节蔬菜彻底摆脱了贫困。

    “九坝村缺水,过去大田种啤酒大麦,收成时好时坏,村民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。”六坝镇分管精准扶贫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李孜锋说,“这些年我们结合九坝村实际,鼓励农户大力发展戈壁节水设施农业,新建改建现代化高科技管控的日光温室79座,种植陇椒、西红柿等反季节无公害蔬菜,棚均收益超过1.5万元。”

    据介绍,九坝村把发展“富民产业”作为振兴乡村的最根本支撑,探索出“党建+”形式,以党建凝聚发展动力,让群众跟着组织走,发展跟着规划走,思路跟着问题走,产业跟着市场走,脱贫跟着能人走,想方设法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,使乡村振兴有了坚实的依托。

    “党的新时期大会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,令人振奋,催人奋进!”憧憬未来,杨祥年信心满怀,“我们村虽然退出了贫困村行列,但发展生产的劲头不能减,决胜全面小康的步子不能停。今后,我们将继续朝着‘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’的目标迈进,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舒心,更红火!”  (记者/谢晓玲)


    来源:甘肃日报·每日甘肃网

    微信号:shengshiyongchang

    盛世永昌

    长按扫描二维码

    订阅官方微信

    神秘骊靬,魅力永昌欢迎您!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